查看原文
其他

火宫殿、叶德辉与火后街小学

城小忆 城市记忆CityMemory
2024-09-05

 【 点击蓝色文字,关注城市记忆】

文/谢昌明

古城长沙的第一街坡子街中段,有一座名闻古今中外,集传统名俗文化、火庙文化、饮食文化于一体具有代表性的大众场所一一火宫殿。它与上海城隍庙、南京夫子庙、苏州观前街一起,被誉为“中国四大小吃街”。

在火宫殿可以吃到各种长沙和湖南小吃,名之“八大小吃和十二名肴”,姜二爹的臭豆腐、姜氏女的姐妹团子、周福生的荷兰粉、胡桂英的猪血、邓春秀的红烧蹄子、罗兰的米粉、陈益祥的卤味、胡建岳的牛角饺子、正宗的红烧肉和糖油粑粑,其中尤以臭豆腐声誉最高。

毛主席阔别故乡三十载,1958年4月12日视察火宫殿。毛主席一边品尝臭豆腐一边说:“火宫殿的臭豆腐,闻起来臭吃起来香。”这一“最高指示”让火宫殿“臭”名远播,蜚声海内外。

*图源/火宫殿

火神庙、火宫殿救火会和丽泽学堂为火宫殿的主要项目和看点。

火宫殿,又名乾元宫,是一座祭祀火神的的庙宇,始建于明万历年间。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火神祭拜的民族,火神即是祝融,如今火宫殿的正殿仍书写着“火神庙”三个大字。

而围绕着火神祭拜产生的火神庙会,是昔日长沙很重要的节庆活动,与其他特色景、物合称为“一宫二庙三通四景”(一宫:火宫殿;二庙:火神庙、财神庙;三通:南通坡子街、西通三王街、东通司门口;四景:古坊夕照、庙廓生烟、一曲熏风、廊亭幽静)。

1937年长沙地图中的乾元宫、火后街

1910年,火宫殿出资从广州买回救火机,成立了火宫殿救火会,因设备先进,使火灾损失最小,成为长沙最早最有名的消防队,直到1971年才被撤消。

1912年,湖湘学士长沙名人叶德辉主持庙政,他利用庙产经费在火宫殿后殿(西区火后街2号),创办了一所小学,自任校长,取名“丽泽学堂”,家境贫寒的儿童可免费入学。

叶德辉何许人也?




叶德辉(1864一1927),其父在坡子街开公和染房,家境殷实,他在坡子街土生土长,与坡子街有着不解之缘,是坡子街地道的富二代。21岁乡试中举,28岁会试中第九名进士,殿试二甲,官吏部主事。但他对仕途不感兴趣,不久就弃官归里。

清末民初,在坡子街筑观古堂,开始营造他的“观古堂”,到1912年观古堂藏书己达4千余部,20万卷之多。可谓藏书“富甲海内”,是海内三大私家藏书楼之一。文夕大火中,连同叶氏《园丛书》板片及未刊遗稿,均付之一炬。

叶德辉治学严谨,一生著作颇多。他作为藏书家、目录学家、版本学家、文献学家和出版学家所取得的卓越成就,在图书馆学发展史上,是不折不扣的大家,是无论如何都无法从教科书中抹去的人物,民国以来,诸多图书馆人都曾于其学术成果中受益匪浅。

叶德辉

在20世纪前20多年内,火宫殿一直由叶德辉掌管。在他掌管经营期间,火宫殿庙产富裕,在河西谷山冲、双眼塘、里油沟等地共有田庄10余处,田租1600余石,还拥有庙四周成片房产。当时火宫殿可与南京夫子庙等媲美,与叶德辉的悉心经营不无关系。

1910年他将坡子街东街口的私宅怡园改建成湘剧“同春园”,亲题台联:同车攻马,抗怀三代;春兰秋菊,竞秀一时。1912年又在火后街创办丽泽学堂,亲任校长,还为穷人的孩子提供免费受教育的机会。叶德辉对火宫殿乃至坡子街的繁荣起了不可小视的作用,做慈善、办教育、兴文化等也是有贡献的。

但是,叶德辉思想保守,反对戊戌变法,反对辛亥革命,大革命时又反对工农运动,逆历史潮流而动,1927年4月,被湖南农工商学各界团体大会处死。(事实上,有一个历史误传需要更正:杀叶德辉的不是共产党,而是国民党省党部领导下的特别法庭。多年后,1968年10月,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闭幕会上,专就叶德辉之死说了这么一句话:“有个保孔夫子、反对康有为的,此人叫叶德辉。后头顾孟馀问我,有这件事吗?我说有这件事,但是情况我不大清楚,因为我不在湖南。对于这种大知识分子不宜于杀。那个时候把叶德辉杀掉,我看是不那么妥当。”摘自《国家秘密:100年中国书》)

初入丽泽学堂




丽泽学堂办在火宫殿后殿,与当时的火宫殿救火会仅一墙之隔,其东外墙和正校门及北外墙,在火后街的西侧和南侧,与位于火后街西北端的该校的分部加在一起,应该占据了火后街的半壁江山。

*图源/陈先枢

火后街一一火宫殿火神庙后面的街,位于长沙原西区,西头通过三王巷、三王堆与三王街相接,东端与围墙背、双井巷相连,南邻商贸职工医院和火宫殿,北与臬后街相望,曲线长不过百五十米,最宽处五米多点,为麻石路面,星曲尺形。与其说是条街,不如说是一条小巷子,在长沙千百条老街古巷中名不见经传、鲜为人知,门牌号排序为1-10号,丽泽小学为火后街2号。

丽泽学堂为我的发蒙母校,我家住在西倒脱靴巷,却因距七周岁入学的规定差月余,未能入学福源巷公立小学,只得每期多交四元钱,就读丽泽私立学校。好在第二年改为公立,名为火后街小学,每期也只交五元。

开学当日,我只身来到校门口,迟疑不敢入内,看着高高的青砖清水墙,墙头飞檐走兽,花岗石门楣下两扇乌漆厚重的大门,每扇门上各挂一个虎头挂圈,像一座庙宇。

只见一位四十岁左右、身体稍胖稍高的女老师走过来,和蔼可亲地问我,“你是一年级新同学吧!叫什么名字?”

我报过名字后,她看了看手中表格说,“谢昌明同学你在一甲班”,并让旁边的高年级姐姐带我去教室。那位小姐姐系着红领巾,左臂上佩带着白底红三杆臂章,她告诉我那位女老师是范校长,并自我介绍她是少先队大队长,这可都是学校的大官啊!

我们穿过传达室南面的小过厅,随后进入学校第二道门,映入眼帘的就是大操场,好大啊!

北面有个台子,左边立着木制篮球架,右边立着三根竹杆,依次为5、4、3米高,再往南是一个十平方米的沙坑,正西面和北面也为青砖清水墙,但没有校门口那面墙高。西面墙是凹凸感强烈的女儿墙,其靠南头有一个3米高的石库门,入内就是一个大天井,中间是个椭圆形水池,池中有假山,有鱼有乌龟,我后来才知道这是放生池。

天井南面是老师办公室,天井北面依次为五、六年级四个班的教室。

那位小姐姐领着我左拐通过一个小门,来到一甲班教室,讲台上站着一位看似威严的女老师,她就是一甲班主任陈季任老师。我因瘦小坐在第一行第一排,紧贴着北面窗户,其北面是个天井,采光很好,东头贴隔壁是一乙班,南面贴墙壁是二甲班,其东头贴隔壁是二乙班,再往南又是一个天井,高高院墙与火宫殿后院相邻。

待同学们来齐陈老师点名后,她带我们左拐迈过木头门槛,通道南面是两间大教室,全部为木结构的,空间很高。南面没有窗户与火宫殿后院的救火会贴隔壁,东面这间为乒乓球室,南面并列摆两个木质球台(当时小学都是水泥球台,并放在室外,故当年火后街小学乒乓球队在西区或市里小学比赛经常拿名次的,我的乒乓球基本功是在这里练成的)。西面那间为音乐教室。

我们穿过通道,登上三级麻石台阶后,却别有洞天,又是一个操场,有平衡木桥、滚筒、横梯、单双杆等体育器材和器械,称为小操场(毁于后来的全民炼钢的闹剧中)。

从北门再下三级麻石台阶(也可从东门),进入礼堂参加开学典礼。啊!好大好雄伟的庙堂,全部为木质结构,着朱红色,六根粗大圆柱直立天窗亮瓦,正北面为舞台或主席台,范淑静校长宣布开学典礼开始……

我就这样懵懵懂懂的,在丽泽学堂,开始了小学求学生涯。


学校和校长




丽泽小学共有十二个班,一至六年级每个年级各两个班,本部八个班,分部位于火后街西北端,与本部北围墙相距三米,内有一个小操场、一个小礼堂和一栋两层教学楼共有四个教室,三、四年级四个班在这里上课。

范校长漂亮的身影总会在开学典礼或每周二朝会上出现。她经常和师生们回顾学校发展壮大的校史,鼓励同学们“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”,德智体全面发展。

我校六年级蔡艺侯有一幅画获得国际金奖,并出席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,为国家和学校争得荣誉。范校长鼓励我们向蔡同学学习,人人走出国门拿国际金奖。

请毛主席的同学周世钊先生到学校,给同学们讲述毛主席学生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。

请住在学校对面的老红军,隔三差五地给同学们讲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。

组织同学们到烈士公园春游或秋游,瞻仰烈士纪念碑,缅怀革命先烈,在烈士碑前举行少先队员入队仪式,宣誓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。我曾记得1955年第一次秋游,范校长将我们这些一年级的“啰嗦”,一个个扶上汽车,叮嘱我们不要将头手伸出汽车窗处,当时场景我至今仍记忆犹新。

火后街小学红领巾歌舞团在长沙烈士公园参加庆祝国庆演出留影   图源/nan的美篇

请杂技团和剧团来学校表演杂技和戏曲节目,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生活。

上述活动是要交钱的,但每次总有几个同学不用交钱,而且他们也不用交学费,因为学校办学宗旨是经济困难的儿童可免费入学。

每周有两节手工劳动课,有时进行剪纸活动,有时是糊火柴盒或拆绵纱或分捡黑白猪棕毛,以培养同学们的劳动观念。

班主任和任课老师




陈季任老师是我一、二年级的的班主任。陈老师,四十来岁、中等个稍胖,一双眼睛看似很凶,总是严严实实地盯着全班同学,谁上课讲小话或是精力不集中开小差,她便立刻出现在你面前,第一次轻拍你的脑袋,第二次就拧你的脑袋。她更为绝招的是发动同学互相监督,要同学给她打小报告,或躲在教室外某个角落监视你,所以她对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了如指掌,比现在的监控还管用呢。 

陈老师语文讲得生动有趣,且富有感染力,配点夸张的动作和表情,让你理解和记住。我至今仍清楚记得她讲“燕”字的写法是这样讲的:二十(廿)个解放军到北京天安门,毛主席喊口令,一二三四......讲词汇时,配合讲近义词和方言词汇,如讲“一本正经”,就要我们用方言讲它的近义词,我回答说:作古正经,她高兴得当场奖了我一个作业本。

那时不学汉语拼音,汉字就是这样一点一横一竖,一个字、一个词语地认、读、写和理解。加之大部分同学都没有上过幼儿园或学前班,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,上课又坐不住,但在陈老师这位“慈祥的母亲”的严格管理和教诲下,班上课堂秩序越来越好,同学们的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了。

梁鹤年老师是我三、四、五年级的班主任。

梁老师,三十多岁,身材不高、略瘦、戴眼镜、显文静。她讲课时口齿清晰、声音甜美、一双明眸炯炯有神。

梁老师上语文课,除了朗诵课本上范文外,常脱开课本讲古今中外的名家大作,还带领我们背诵唐诗宋词:窗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;先天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这在当时是很超前的,但大家很感兴趣,只有这个时候课堂秩序才是最好的。我慢慢喜欢上语文课了,课后也开始阅读文学课外书,后来我也明白了梁老师的良苦用心了。

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文了,我和大家一样害怕写作文,不知如何下笔。梁老师就问我们,“要你们默写或默读100个生字或10个词语,你们怕吗?”“不怕”大家答道。梁老师说:“这是因为你们熟记了200个以上生字或20个以上词语。下面就用你们掌握的生字和词语,写作文《开学第一天》。”我搜肠刮肚、绞尽脑汁写道:
今天是九月一日,阳光明媚、晴空万里。我穿上整洁的衣服,系上红领巾,佩戴小队长臂章,背上新书包,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,和同学们一起到大礼堂参加开学典礼。范校长鼓励我们“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”,争做“双优”学生。典礼结束后,我们回到教室,梁老师给我们讲如何写作文,布置一道作文题《开学的第一天》,我和同学们都在认真写。
写完后,我怯生生将作文交给梁老师,她边看边点头并赞许道:不错,全篇连标点符号共160多个字,用词准确,除“媚”字外都是大家熟悉的,标点符号使用也准确。

接着,梁老师让我朗读此文,迎来同学们热烈的掌声。梁老师又宣布“谢昌明任语文课代表,大家要向他学习,就能写好作文的。”我获此殊荣心里美滋滋的,学语文写作文的兴趣更高了。

四年级的一天上午第三四节铃声响了,梁老师站在门口张望着,只见范校长领着一位男老师走过来,梁老师带头鼓掌。范校长满面笑容地说:“这位是周老师,他来协助梁老师上语文课,专门讲授作文课。语文课是主科,作文是主科的主科,小升初,中考和高考,语文试卷中,作文占六十分,得作文者得语文也。大家想上二中(长郡中学)吗?”大家齐道:“想”。

我早几天去二中参加该校初中部的开学典礼,李人琢校长对他的学生讲了两点:第一,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,从现在起就要准备中考和高考。要做到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教科书;第二,要认真对待作文,要多读多看多写,作文要在六十分钟内完成,要逐步养成不打草稿的习惯。

接着,周老师用他那磁性极强的声音,背诵贺敬之的《回延安》,朗读朱自清的《背影》,这可都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范文啊。我们还不大理解其中的深意,但从他抑扬顿挫的语调中,声情并茂的解读中,有所感悟。周老师又给我们讲《金色的鱼钩》的故事,这是五年级上学期的课文,我们听得津津有味。下课铃声响了许久,同学们如痴如醉,久久不愿离去,原来上语文课和写作文还是蛮有味的。


接下来的作文课中,周老师又以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”为题,讲述写作文就是要多读多看多写,多读就是要熟读教科书上的范文,最好要背下来;多看就是看到别人的好文章,好语句,就要记下来;多写就是要敢写、想写和能写,刚开始写时,不要怕丑,“不怕胡说,就怕无说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,开始先“模仿”再“脱化”。

具体写作文时,首先要审题,即抓住题目的主旨;第二抓中心,即是控制思想,选择思想,注意到“当说才说,不当说的就不要说”;第三步就是“选择精深的思想”,用优美的词句表达出来,要用短句,多打比方,即我们现在讲的“遣词造句”,由起笔一直到结尾都要“言之有理”,有“反正”,有“曲折”,有“波澜起伏”。

讲得有点深奥,让我们这些小不点有点似懂非懂,当时毕竟才十来岁。但周老师下面的施教方法,充分弥补了我们的不足。

作文课一周一次两课时共九十分钟,当日晨读时,周老师早早来到教室,让我将作文本分发到每个同学手中,要求大家将上周写的作文和老师的批改认真看看。

我将我的作文本打开一看,周老师批改得真详细,用红笔在写得好的语句下勾勒起串串红圈,打上“!!!”,病句下打上“???”,并作更正,连用错的标点符号,错别字分别用红笔更正,还有横批和眉批,最后是一段热情洋溢的评语,还是毛笔书写的楷书。却怎么也找不到分数。我正要发问,他笑着说,“不用找了,都没有判分,希望同学不要太在意分数高低,关健在于知道你写的作文存在哪些问题。”

周老师先用20分钟对上周的作文进行讲评,用10分钟布置本次的作文题目和要求,大家用60分钟当堂完成此篇作文。(事后,我发现我的评语后有“畅达”两字,有的同学是“畅”,有的同学是“达”字,有的同学是什么字都没有,意即分别为80、70、60分和不及格。

梁、周两位老师因材施教、循循善诱,我们的语文成绩和作文水平一天天在提高,很多同学喜欢上写作文了,成了文学迷,我更是如此。现在回忆起来,我们当年真幸运,在小学四、五年级就有机会聆听教高三的高级教师授课。

而我更幸运,有次我将作文本的扉页上我的名字的“明”写成“眀”字,这可不是错别字啊!我的名字是我爷爷取的,在我很小的时候,爷爷和我说,“明”还可以写成“眀”,如果有人认识这个字,他可是有学问的人,你要向他好好学习啊!不久我爷爷去世了,他的音容笑貌在我的记忆中有点模糊了,但他这段话我却牢记在心。


周老师看到后并询问,我就将爷爷这段话讲给周老师听,他赞许地说:看来你受过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,你可要好好学习,不要辜负你爷爷的期望啊!

此后周老师对我厚爱有加,经常给我开“小灶”,并借给我一些文学书籍阅读,以提高我的文学素养,还告诉我提前看课本上还没有讲到的课文,也可以看看高年级课本的范文,使得我的语文成绩提高很快,我庆幸在求学初期就遇良师。

遗憾的是,进入六年级时,不知何故火后街小学分部校舍划给福源巷小学,甲乙两个班合成一个班,多余的转到周边几个学校。我被转到三泰街小学,我十分不舍的问梁老师,她讲“你这个双优生是三泰街小学挑选的”。后来才知道,三泰小学由初级小学升为完小,就在西区各小学抽调一些学生组成一个毕业班。

其实周老师就是梁老师的爱人,他曾是某中学高三的语文老师,在语文教学方面有一定的造诣,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失去了工作,却不舍三尺讲台,就义务帮梁老师批改作业和作文,梁老师当时还兼乙班语文课,确实忙不过来。

范校长看在眼里,急在心上,冒着政治风险,将周老师聘为代课老师,多少有点收入。他们有两个孩子全家吃住都在学校,以校为家,全身心扑在学生身上,没有其他收入,生活是很清苦的。

当然这些我都是以后才知道的,当年我们年少不懂事,随着年龄增长,社会阅历增厚,知晓那个年代的老师真不容易,真伟大,值得人们尊敬。我常想,现在的老师如果都能像那个年代的老师一样,就不会出现我孙子读五年级时,作业本上写的成语“顾名思义”,错写成“故名思意”,四个字写错了两个,居然老师还打红勾,让人贻笑大方之事了。现在那些托管班、第二课堂和特长班等也就会关门了。

上世记五六十年代,小学生的学业负担,小学课程科目的数量、难度、广度和深度,虽没有现在的的多、难、广和深,但那时学生家长的文化普遍不高,工作又忙,家中孩子又多,根本无顾及孩子。社会上也没有现在名目繁多的课外辅导班和第二课堂。但那时学生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,就全靠学校的老师了。不管是班主任,还是各科任课老师,都是競競业业、诲人不倦的。

教算术和珠算的徐老,不到30岁,穿着时髦烫着发,但她对教学工作极为负责,对我们这群孩童,循序渐进的传授数字概念,加减乘除、一二级运算……竭尽全力。有时恨铁不成钢,体罚学生,对那些顽皮的男生拧耳朵,对那些反应慢的女生揪头发,疼得那些同学哭了才放手,她自己也哭了。

她有时高兴了就轻抚我的头,笑着说:大家都像你一样,又听话成绩又好,我就省心了。

徐老师恩威并施,对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留校补课,直到他们学懂弄通才放手,又怕他们回家吃不上饭,有时就带他们去火宫殿吃麵,不知怎么被那几个调皮同学知道了,也要求留校补课,徐老师气得笑着许诺:只要大家考试都得90分以上,我就请客上火宫殿。至于有没有兑现,我不记得了。

我们最喜欢图画课,期盼每周一节图画课,听图画老师半个小时故事,他心中的故事真多:王冕的墨梅、郑板桥的竹子、清明上河图、齐白石的虾子……还喜欢听他讲本校六年级学生蔡艺侯的那幅获国际金奖的画。大家都沉浸在如何完成他出的考试题:深山隐古寺。

我害怕上音乐歌。同学们呈U字型围坐在与火宫殿救火队一墙之隔的音乐教室中,大家将双手放在腿上,随着美女音乐老师修长的双腿踩在脚踏风琴上,响起曲调打拍子时,我就紧张就走调。音乐老师瓜子脸上那对丹凤眼落在我那双不知所措的手上时,我就得起立单独表演,不能滥竽充数了。

开始我也怕体育课李老师的“一二一”哨笛声。李老师,退役军人,大高个、东北人、虎背熊腰、不苟言笑,我们有点望而生畏。其实他很好相处的,这是我在后来乒乓队训练中体会到的,他说打乒乓球步伐很重要,就和解放军出操一样,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。

听说我想当兵,他说就更要走好“一二一”了,他对我进行单个训练,告诉我用垫步来纠正左右不分的错误,这样我的队列动作就很标准了,李老师经常让我在队列前做示范动作,这也为我以后参军到部队,当兵当班长当排长,出操领操参加阅兵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




丽泽学堂自创办(1912年)至新中国成立,历时三十七年。新中国成立后,由私立学校改为公立学校“火后街小学”。2001年火后街小学停办,2012年火宫殿回购原火后街小学地盘,并于2013年元旦破土动工修建火宫殿湘菜首府大楼,进一步扩充火宫殿总店经营规模。


照此推算,该校前后共历时八十九年,可谓近百年之久。世纪百年的风雨和彩虹,我的母校定有很多故事可讲,名人轶事可言,但我孤陋寡闻、笔拙腹中空,难以叙说得生动和圆满。今发此拙文,且当抛砖引玉而已。

今年我离开丽泽学堂整六十年。母校让我魂牵梦绕,难以忘怀。

END *本账号(城市记忆CityMemory)是网易新闻·网易号家乡特色内容签约作者。*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,作者 | 谢昌明,编辑 | 明明。添加城小忆微信,邀您入群,与我们一起,找寻丢失的城市记忆

往期精选


伍家岭工厂续春秋 | 曾经的郊区:何谓雨花亭

九尾冲不一样的风景 | 消失的长沙老街(六)

坡子街的气魄与胸怀 |说不清的唐家巷潘家坪

春天百灵:湘江合唱团 |留芳岭:旧时牛坊岭

长沙曾经房价14元/平 | 辛弃疾在营盘街练兵

新冠疫情下的老长沙  |  黄泥街写书进货往事

致敬工农桥完小  |  影像记录:疫情下的长沙

长沙老公馆寻踪  |  长沙樊西巷,隐居电影人

神秘又神奇的烂泥冲  |  昔日的长沙湘江码头

忆长沙北郊德雅村  | 消失的50种老长沙生活

百年长浏古道文艺路  |  大王家巷一带的记忆

从苏家巷到东茅街  |  便河边与建湘瓷厂往事

长期征稿如果您对家乡有着特别的情感
并愿意分享您精彩生动的故事文字或新老照片)敬请发送到citymemory@csjyds.com我们会尊重和保证您的权益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查看往期精彩文章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城市记忆CityMemory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